听小记者宣讲——
1924年,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合作。革命的火种,燃烧了半个中国。
可谁也没想到,国民党却在酝酿着可怕的阴谋——调转枪口,对准盟友!不久后,国共合作全面破裂。白色恐怖像一张高压网,在安徽蔓延开来。
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倒下了。不能眼看党组织再三遭受破坏!
1929年5月6日,这一天是立夏节。蝼蝈鸣,蚯蚓出,王瓜藤蔓渐生。
在大别山脚下的安徽省金寨县(当时属河南商城县),这一天也是丁家埠民团班长周维炯担任值星班长的日子。
前一天晚上,他找到民团两位队长,客气地提议:“明天是立夏节,我想让大家把屋里屋外打扫打扫,好干干净净地过个节。”
一见有人主动愿意干活儿,两位队长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:“好,一切听周班长安排!”
团丁们听到值星班长下达命令,赶紧收拾起来。一会儿功夫,驻地就被收拾得清清爽爽,枪支弹药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后厅。
第二天一早,两大担鸡鸭鱼肉、两大罐烧酒,就被抬进了民团。伙计们忙着煎炒闷炖,一道道好菜不断端上桌。一整天,团丁们再也没心思干别的,眼巴巴地等着吃晚饭,简直像丢了魂儿!
“田继美,你去哪儿了?大家都等着你吃晚饭呢!”这个节骨眼儿上,团丁田继美却慢吞吞地赶来集合。
周维炯气得不轻,罚田继美晚上站岗。其他团丁都乐坏了,不用站岗,今晚可以喝个痛快啦!
会餐开始了。团丁们一口肉,一口酒,很快醉意上涌,头晕眼花,脚像踩在棉花里。
“共产党来了!”忽然,不知谁高喊了一声。
这句话就像一道惊雷,在团丁们耳边炸响!等他们揉揉眼睛看向周围,周维炯、田继美和其他共产党员们,正端着武器对准他们呢。
这下,团丁们可慌了,酒也被吓醒了。
周维炯语重心长地劝说大家:“不要惊慌,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穷人出力撑腰的。你们有愿意干的就留下,不愿意干的可以回家。”
团丁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:“我们都是因为穷才被抓来当兵的,既然共产党为穷人出力撑腰,那咱们不是有盼头了?我们跟着共产党一起干革命!”
就这样,共产党人不费一枪一弹,智取了丁家埠民兵团。
阜阳四九暴动、皖西三大暴动、广德暴动、郎溪暴动……
从1927年底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,安徽各地先后发动了60多起农民武装暴动,组建工农红军,建立红色政权。一时间,江淮大地上风起云涌。
在古人眼中,“立夏”之后,万物皆直立长大。安徽的工农红军力量,不正是这样吗?
1929年,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,老百姓们欢欣鼓舞。
怎么把这个好消息说给更多人听呢?就用大别山民歌《八段锦》的曲调,把它唱出来吧——
“八月桂花遍地开,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。”
往后的日子里,红军队伍走到哪儿,老百姓的心声就唱到哪儿。
(小记者:江瑞锦奕 谈彦尧 王子宜 詹子涵 杨源)
跟小记者寻访——
来到立夏节起义旧址——大王庙,我立刻被广场上巨大的雕塑所吸引。它由187块大理石雕漆而成,庄严肃穆,雕刻的人物群像象征着当时的工农兵集体。我抬头仰望,那一位位革命先烈是那样英勇无畏,有的端着长枪,有的举着长矛,有的拿着大刀……仿佛正在冲锋陷阵。正如雕像的名字一样,他们凝聚成了我们心中“永恒的丰碑”。
迈上一层层台阶,我来到一座老房子前,青砖瓦房的古式建筑,处处流淌着岁月留下的气息。只见门厅上方写着三个大字——“大王庙”,这里以前是周边商船来往的中心,大王庙则是商人为了祈求平安发财修建的祭庙。当地鱼龙混杂的环境,为周维炯和其他共产党员指挥立夏节起义提供了便利,“不用枪和炮,智取大王庙” ,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值得我们学习。
踏入展厅,正面墙壁上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,“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”,诉说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缅怀。在展厅两侧,我看到一幅幅革命先烈的人物图片和一件件起义中遗留下的物品。汉阳造步枪、马克思轻机枪、大刀、匕首……当我来到立夏节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维炯的画像前,读着周维炯和同志们智取丁家埠民团的英雄壮举,我一次次热血沸腾!他们在敌众我寡、武器落后的条件下,仍然无所畏惧、一心革命,很多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他们的壮举让我深深敬佩!
回望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事迹,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,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!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,一定要好好学习,掌握本领,为国家奉献力量!
(小记者:黄梓豪 付婧瑶 廖欣玥 吴沛鸿 程溪溪 黄思铭)